继续推动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研发、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并使之与国内产业链有机衔接。
千头万绪中最提纲挈领者,非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压缩存贷利差莫属。需要防微杜渐的是,要避免中西部地区陷入地产狂热和资产泡沫,因为这些经济泡沫会严重增加实业的经营成本和融资难度,从而使中国错失产业大转移和产业链升级的良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经济发展最大补贴的来源并非政府,而是普通储户。炙手可热的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有三大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国民收入的分配过度向国家和企业倾斜,是中国内需不振的根源。争取到了干嘛呢?用于东部和沿海地区的产业链升级。抗战初期,日军来势汹汹,国军节节败退,蒋介石提出过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姑且不论其对错,窃以为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很适用于中国制造业的生死存亡之战。
产业链升级离不开国家的精准的刺激举措。中国的存款总量已超过人民币40万亿元(约8.28万亿新元),但是中国的储户依然无法获得高于基准利率1.1倍的收益率,这在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当中都是鲜有的。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快经济转型。
转变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梯度扩散,有助于形成工业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结构调整是当前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另一个重要趋势。但如果我国只是以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参与高技术产品的全球产业分工,那么,从中获得的利益就会非常有限。
过去30年我们采取的鼓励出口和招商引资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继续下去了。提升传统产业 夯实转型基础(互动)提 问读者 祁书俊:当前,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产业具有比我国更明显的低成本优势。
如果不注意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就很可能陷入经济转型尚未实现而传统产业基础又被严重削弱的境地。对此,应怎么看、怎么办?解 答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鹏飞:您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经济转型绝不仅仅是调整存量,更重要的是扩大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增量,而这离不开投资的扩大。美、日、欧的经济复苏短期主要靠量化宽松政策和扩大出口,长期主要靠再工业化、再创新和再出口的结构调整。
如果不能在此过程中大幅提升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经济转型的产业基础就会变得很薄弱。这是因为,只有建立一整套促进、引导和保障经济转型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经济转型才能从外部强制转变为内在需求,成为经济主体的自觉行动。处理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关系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而绝大部分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善(见右表)。
第二,我国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经济增速过度下降会引起社会不稳定。进一步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发展与转型的关系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需要保持年均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途径是使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快于投资增长速度。
历史经验表明,开放驱动、市场化驱动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全球化时期,往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我国技能工人数量多并且工资水平比发达国家低,这的确吸引了跨国公司来华开展高技术产品的加工装配活动。这是因为,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产品的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在发达国家,我国企业从事的主要是加工等低附加值环节。改革与转型的关系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表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就没有我国经济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推断,我国经济还可以保持10到20年的较快增长。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遵循三次产业演进规律,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的主要产品包括化学品、钢铁等中间产品以及动力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大都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产品。
危机触发的全球经济贸易变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为了解决所谓经济全球化失控问题,在战略上推动了新一轮的全球变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如果不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美、日、欧经济从危机泥潭里爬出来的时候,就有可能陷入困难时期。
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说,欧盟和美国将一起制定全球标准,在投资、政府采购、非关税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环境与就业、竞争性政策、国有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贸易标准。总体而言,市场机制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政府的支持作用应主要体现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上,特别是在加强研发设计人才培养、搭建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贸易摩擦、规范要素市场秩序等方面提供实质性帮助。
因此,那种认为经济转型可以容忍7%以下甚至更低增长速度的观点,显然是对发展与转型关系的误解。过去30多年我们谈的最多的是转轨,未来30年我们应更加强调规范,即走向规范、法治、公平、透明的现代治理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专题: 经济转型 。显然,这不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应有之意。
自力更生与对外合作的关系推动经济转型,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的发展。
为什么美国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却陷入了产业空心化和金融危机呢?应该说,欧美经济自1990年以来出现的过度虚拟化、泡沫化、福利化倾向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新型工业化,尤其是创新驱动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转变政府推动和优惠政策试点的改革模式。日本、韩国等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历史经验也证明,高速增长的时限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时限基本一致。我们现在面对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与过去的战略选择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解决好投资的方向、结构和效率问题,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转型中的促进作用。
这说明,在我国经济减速过程中,结构开始优化,就业开始增加,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今后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的体制机制。
二是这样做有利于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加速追赶世界科技强国。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照搬日本、韩国等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而必须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自力更生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之路。今后应转向扩大内需战略。